一千六十三章 密令(1 / 4)

大明烟火 阳光下写字 2932 字 1个月前

洪武二十一年,秦王朱樉移封海外。

老朱或许是为了补偿朱樉,也或许是想给世人证明,他不是将儿子流放的薄情寡义皇帝。于是将大宗正院改为宗人府,以朱樉为诸王之长为由,任命他为宗人令。

朱樉移封海外的事情瞬间在朝野引起震动,朝中众臣在大惊失色之余,心有余悸的感受着老朱的冷酷无情。连亲儿子都舍得发配到海外去,何况是他们这些臣子?至于将朱樉任命为宗人令,朝臣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这是皇帝为了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,才不得不做出的决定。

朱樉都被提出大明疆土了,再任命他当宗人令有个屁用?难道他还能够在万里之外,对宗人府发号施令吗?在群臣看来,这宗人府还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,朱樉顶多算个摆设,甚至是连摆设都算不上。

对于皇帝这样一石三鸟的手段,群臣麻木之余,也不禁心生寒意。一时之间,群臣对老朱战战兢兢,畏惧之意在心里生根发芽,再也不敢想着欺上瞒下。

而秦王移封海外的事情,也是在百姓当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。这是大明立国以来,

在古人眼里,这样的惩罚就仅仅次于“不及九泉,不相见”了。

不过也有百姓认为,现在的海外也不是完全的一片荒芜,要不然那些海商怎么可能会赚的盆满钵满,泼天的银子往家里搬?秦王去海外也不一定就是受罪,当然受苦肯定是一定了的。

不管是官员,还是百姓的议论之声都传不到秦王耳朵里。

与此同时,他却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。圣旨下了之后,他一向最为偏爱的侧妃邓氏,这一次却没有和他站在一起,以要替他在京城尽孝为由,拒绝去海外。

由不得黄中激动啊,虽然他到现在才看到韩度一面,但是他对韩度的大名却早就深入心里,这是其他人完全体会不到的。

等菜上来了,黄中便笑着说道:“孤僻之地,简陋不堪,还请王爷、侯爷和方大人不要嫌弃。”

朱樉将令御交到韩度手里。

朱樉也没有想到,到头来肯陪着他一起出海的,竟然是这个往日完全不被他看在眼里的正妃。以往他不喜欢一举一动谨言慎行的王氏,觉得她无趣至极,认为邓氏的跳脱和肆意而为极为附和他的胃口。现在静下心来仔细一看,却觉得王氏也不差。王氏本身就是一个身材高挑的大美人,再加上她那股沉稳幽静的气质,让朱樉只是看了一眼,就感到一阵阵安心。

强大了才有资格说这里是故土,那里是故土。就凭现在的安南?他配说这样的话吗?

韩度皱着眉头看了方孝孺一眼,说道:“为什么?当然是为了利益,什么礼仪也没有利益管用。只要有利益在,他们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前来。”

“命韩度竭力辅助秦王就藩一事,后赴往大洲,清剿残余。”

该死这混蛋竟然还是一个全才。

韩度和方孝孺的盒子里,也是没有意外的满满一盒珍珠。

原本马皇后见她这些年跟着朱樉过的可怜,想要将她留在京城,也被她一句“嫁鸡随鸡嫁狗随狗”给回绝。

大大小小上百艘战船,瞬间就将整个安平港给围得水泄不通。原本在此逗留的海商还以为出了什么大变故,不过在看到大明水师的明黄金龙旗之后,顿时又安心下来。

黄中连忙微微俯身,看着朱樉轻声问道:“王爷,味道怎么样?”

可是来到这里之后,黄中才真正恍然大悟过来,这里发财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,他来对了。虽然他要时不时的遭到安南的骚扰,不过还是要比在国内带兵轻松许多。就安南的那些兵,根本就不是他麾下全火器人马的对手。也就是他主要任务是守着安平港这个下金蛋的母鸡,要不然他早就反推回去了。

黄中原本要喝酒的,听到韩度的话,顿时把酒杯放了下来,深深的叹了口气说道:“末将也不知道这些安南人是怎么回事,明明不是末将的对手,却偏偏像是疯了一样。”

一路上方孝孺都在观察港口里面的人们,看装束这些人都是大明人,几乎都是海商和海商带来的水手,很难见到一个百姓。不过方孝孺略微一想也能够明白,这里远离大明,寻常百姓可不会前来。

出乎意料,朱樉并没有直接告诉韩度,而是说道:“先下船吧,这些日子一路奔波,将士们早已劳苦不堪,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,等将士们恢复了再说。”

韩度放下空酒杯,顿时沉下脸来,有些不满的说道:“还能够是怎么回事?无非不过就是倭寇摸得,我大明摸不得而已。这些混蛋,真是给他们脸了。”

“臣遵命。”韩度恭恭敬敬一拜。

王氏对于朱樉贪婪的直视感到几分不适,微怒的瞥了他一眼,悄悄的挪开了目光。朱樉这样的目光,王氏一辈子都没有体会到过,疑惑之中有些逃避。

韩度目瞪口呆的看着方孝孺,完全没有想到他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?

正好这个时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