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0章 人间腹黑王阳明!我的阳谋我做(2 / 5)

阳城下。

不出意外,皇太极在沈阳中集中了所有兵力,城外更是防御措施,壕沟、铁钉沟等等,一应俱全。

俨然,选择了固守。

徐达下令,以主力军对沈阳城发起了数次猛攻,短时间并未取得明显战果。

攻城就是这样,里面的人不出来,就算指挥攻城的人是再盖世的名将,也只能硬耗。

“这群辫子躲在沈阳城中不出来,常遇春和蓝玉的一万关宁铁骑就发挥不了作用,只能迂回在抚顺一带。”

当下的皇太极,就像是一只老王八。

面对强大的猛虎来临,将脑袋往壳子里一缩,任你虎啸山林,死活就是不出来。

季伯鹰神色平静,对于这天启时空略显焦灼的战局,并未在意,依旧有条不紊的推进着天启时空的时间线。

他要的,就是这种境况。

万历和泰昌的两次辽东之战,都打的太顺利了,以至于这帮大明天子储君真把这些建奴当成废物了,初步领略一下皇太极和努尔哈赤的不同,能给往后的崇祯时空打基础。

崇祯时空的皇太极,那可是绝对的六神装,发育满级。

“对了兄长。”

“当下这

老朱看向季伯鹰,下意识出口问道。

这天启时空的战局投影,徐达、常遇春、冯胜、汤和等其他各路大军的都有,唯独是少了王阳明的

“对哎,怎么没看到我家首辅大人啊!”

武宗闻言一愣。

这上天启战场的王阳明来自于正德时空,是武宗朱厚照的内阁首辅。

“嗯。”

季伯鹰微微颔首,他也把这王阳明给忘了。

心念一动。

属于王阳明的

众人都是下意识朝着这

‘???’

这阳明大圣人在干啥?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天启时空。

金国,盛京,汗宫大政殿之中,金国的辫子高层们,已然是彻底吵成了一锅粥,好些个袖子已经挽起,差些就直接干起来了。

这帮辫子争吵不休的议题,大致就分成两个派系:守与攻。

守之一派坚决拥护大汗皇太极的英明决策,坚决在大汗皇太极的英明带领下,守着盛京这座王八壳子,打死不冒头。

攻之一派则是以代善和莽古尔泰为首的主攻派,这帮辫子强烈要求主动出战,强烈要求发扬先汗努尔哈赤的光辉战绩,势要将城外的这群明军给彻底吞灭,发一波秋后横财。

用攻之一派的话来说,送上门的秋风,不打白不打。

皇太极坐在大汗主位之上,平静的望着这一切。

他之所以选择固守,自然是有他的原因。

多尔衮这一次出使大明,死的这般干脆,去时是个人,回来一堆灰。

那便是说明,这一次明军出兵踏平女真的决心极盛,面对这么一支裹着强烈杀意的明军,自然要先行避其锋芒,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。

况且。

皇太极深知自己刚刚继位大汗,对八旗的掌控还没有彻底。

这个时候一旦全面出战,在战场出现问题的概率极大,战场可不是儿戏之地,分毫差池,或许就将彻底葬送整个女真。

就算没有葬送女真,一旦仗打完了,损失过重,他这个汗位也将岌岌可危。

毕竟现在的金国并没有完成帝制化,大部分人的思维还处于游牧思维,信奉强者威望。

既然出兵的变数如此之多,那不如选择固守。

毕竟现在已经是秋末了,辽东天气越发严寒,以明军行军的速度和所带辎重,必然不可能在关外之地逗留太久。

一旦入了冬,光是冻都能把人给冻死,而且大明国力财政本就吃紧,这些都无法支持明军久攻。

皇太极脸上洋溢着自信,他早已算准。

一个月。

最多一个月。

只要固守盛京一个月,明军届时必然退去。

而就在这个时候,当这大政殿中的争吵达到顶峰之际。

素来秉承着居中调和,二贝勒阿敏迈着急促的脚步进入大政殿,脸上的神色极其之难看。

这位爱新觉罗·阿敏,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,率兵为皇太极征服了朝鲜的金国二贝勒,镶蓝旗首任旗主,他的老爹和兄弟都因为反叛老奴而被搞死,唯有他一人活了下来,而且还能大权在握。

全靠一点,会做人。

“大汗。”

随着阿敏入内行礼。

争吵的众人这才都是安定下去,目光都是朝着阿敏望去。

“怎么了?”

皇太极看向阿敏,发觉阿敏神色不对,眉头皱起。

“大汗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