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老朱棣见徐妙云!朱高煦:老三(2 / 4)

上朝自己大喊娘的永乐朱高炽,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,毕竟这会的徐妙云也才二十出头,而永乐大胖已经是四十多了。

小朱四悄悄在徐妙云耳畔耳语了两声,霎时徐妙云脸色一变。

“啊?伱是高炽啊?”

面对这个三百斤的中年好大儿,徐妙云想到自家王府中那个才刚学会走路,比寻常婴孩要胖些的小朱高炽,默默下定决心,回去就给小朱高炽减肥,以后可千万不能长成这样。

哪怕是

马皇后,以及当下的燕王妃,都是他们的直系祖宗,给祖宗磕个头那是理所应当。

老朱也是笑呵呵的带着阿标朝着马皇后迎了上去。

夫妻两人望着这跪了一地的好儿孙,颇有一副怡然之意。

马皇后更是心中感慨万千,她从未想过,自己能在有生之年,见到这些本应百年后才出世的血脉。

“陛下还在等什么?”

马皇后笑着看了看老朱,老朱一愣,接着哎呀一声。

“妹子,来,咱给你一个一个介绍。”

“这个是中年老四,这个是高炽,这个是瞻基,也就是咱重孙,这个…”

老朱目光落在正统堡宗身上,正统堡宗整了整衣服,刚想给太太太祖母留个好印象,老朱直接目光一跳。

“跳过。”

堡宗:“…………”

而有着一人,则是始终都没有站起,哪怕是老朱开始介绍了,依旧还是背坐着。

那是,老朱棣。

自永乐五年,徐皇后崩逝之后,老朱棣便是再未立过皇后。

夫妻恩爱三十余载,他犹记得当年全天下都在骂他朱棣是个无君无父的反贼之时,唯有徐皇后会在深夜里静静抱着他,安慰他。

倚在他的耳边告诉他,不要怕,你还有我。

我,永远和你在一起。

在徐皇后崩逝之后,老朱棣的性格便是发生大变,经常对朝臣破口大骂,并且坚持穿着白衣素服上朝,这让朝中上下,以国丧的形式祭奠徐皇后整整长达一年。

老朱棣犹记得,徐妙云垂危之际对他说的话:当今天下虽说太平,不用兵甲,但民生并没有完全恢复,希望陛下多加体恤。在用人时,要广用贤才,明辨是非邪正。教导子孙以学业为重,对宗室以恩义相待。

并且格外提醒朱棣,在她死后,千万不可以大肆封赏她的家人,以防外戚干政否则她泉下不宁。

纵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,她还在时刻叮嘱着朱棣要做一个好皇帝。

正如马皇后崩逝前对朱元璋说的话:愿陛下求贤纳谏,慎终如始,子孙皆贤,臣民得所而已。

大明的前三代皇后,马皇后、徐皇后、张皇后,无一不是名传千古的一代贤后,直到孙氏出现,这大明后位的路子就开始歪了。

再往后的大明皇后,再无人有资格称得上一句贤后之名。

老朱棣更是记得,徐妙云在自己怀中闭上眼的最后一刻,用尽最后力气说出的最后一句话。

‘殿下,妙云好想,好想和你再回北平看看。’

在最后的时间,他不再是那个九五至尊的永乐帝,他只是她的殿下,正如当年他们初识一般。

他们共度三十载的家,在北平。

她想,回家看看。

史载:帝悲恸,为荐大斋于灵谷、天禧二寺,听群臣致祭,光禄为具物,帝亦不复立后。

“这位是?”

此时,小朱四带着徐妙云来到了老朱棣的身侧,得意的介绍。

“妙云,此人可厉害了,他就是我和你讲过的,四十年后的我,那位南灭安南,北逐蒙古,为大明扩土万里的永乐大帝。”

当声音响起的这一刻,老朱棣的脊背,这位永乐大帝的肩,明显一颤。

老朱棣缓缓折过身,当他看见徐妙云那张熟悉又年轻的脸庞时。

纵是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,纵是无数次告诉自己这不是自己那个世界的妙云。

可终究,思念打败了一切。

褶皱双眼,刹那通红。

“父皇,母后,我先回去了。”

他看向老朱和马皇后,不敢再看徐妙云,行了个礼风铃摇动,老朱棣的身影,从这主堂消失。

徐妙云亦是一愣,从刚才那短暂的一望中,她望见了无限深情,望见了无尽思念,望见了无数藏于心间而不得言的话语,望见了沧桑孤独。

她下意识看向身边的小朱四。

“殿下。”

“啊?”

小朱四一愣,看向徐妙云,眉间露出疑惑。

“答应我,往后走另外一条路,我不要你活的那么累。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阁顶雅间。

季伯鹰坐在桌案前,这案上的笔墨